性教育中心 關於我們

跨性別知多點

January 24, 2025

在香港,性別認同和性小眾相關的議題鮮有討論。當前的性教育課程主要集中於中小學生的兩性差異、身體結構、兩性相處技巧及避孕等基礎知識。因此,性教育資源中心希望深入探討跨性別的議題,以促進對此群體的理解和支持。

跨性別與同性戀的關係

跨性別者和同性戀者是兩個不同的群體。性取向關乎你愛的人,而跨性別則關乎你是誰。常見的誤解是,跨性別女性是女性化的同性戀男性,進行性別轉換是因為他們憎惡自己的同性戀身份或想吸引異性戀男性。這種觀點同樣適用於跨性別男性。事實上,跨性別者可以是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和無性戀等。調查顯示,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跨性別者是同性戀,類似數量的人是異性戀,還有三分之一是雙性戀或其他性向。

跨性別與性別表達的區別

另一個常見的誤解是混淆性別表達(如男性化或女性化的外觀)與性別認同(如自我認同為男性或女性)。例如,一個女孩喜歡傳統上被認為是男性化的活動,如運動,並不意味著她是男孩。許多女性可能在外觀上並不女性化,但她們依然認同為女性,並希望他人也這樣看待她們。跨性別女性同樣渴望被視為女性,許多人希望自己的身體是女性的,而不僅僅是外表女性化。

即使所有跨性別女性都表現得很女性化,指責她們屈從於刻板印象也是不公平的。例如,批評跨性別女性穿裙子,卻不批評順性別女性這樣做,這種雙重標準是不可接受的。

跨性別與精神疾病

跨性別不是一種精神疾病。雖然性別焦慮症曾被視為心理疾病,但這種狀況指向的是由於跨性別狀態而產生的焦慮,而非跨性別本身。醫療權威推薦性別轉換作為治療性別焦慮症的合適方法。性別轉換是唯一被證明有效的解決方案,而拖延不治療的性別焦慮症與心理健康問題的增加高度相關。

跨性別狀態本身並不符合精神疾病的定義。許多跨性別者的心理健康狀況與順性別者相似,受到貧困、就業、社會接受度等因素的影響。對於在支持環境中早期進行性別轉換的跨性別者,其心理健康水平往往高於平均水平。

跨性別與妄想的區別

一些人可能會質疑,認為自己是一隻鴨子或一架直升機是否也是一種妄想。確實,認為自己是鴨子的人可能會被診斷為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他們可能會有幻覺等症狀。而跨性別者對自己性別的認知是清晰的。跨性別女性知道自己的身體是男性的,但她們內心認同為女性,這種矛盾導致了她們對性別轉換的渴望。

如何確定自己是否為跨性別者

沒有客觀的測試能明確你的性別認同。然而,如果你對自己的性別感到不舒服,以下問題可能幫助你理解這種不適的來源:

  • 行為限制:你是否覺得自己的生理性別限制了你的行為?如果你可以自由地以你想要的方式生活,這種不適感會消失嗎?
  • 性別歧視的影響:如果你因女性身份遭受性別歧視,你的痛苦是源自於性別歧視,還是對自己女性身份的不認同?
  • 性別認同的選擇:如果生活在一個性別平等的世界裡,你會願意以女性身份生活嗎?
  • 對身體的反應:你是否對自己的性徵感到不適,這種不適感是否源於他人對你性徵的反應?
  • 社會支持:如果你的家庭和社會支持你去愛任何人,你還會對自己的性別感到不舒服嗎?
  • 動機的純粹性:如果你想進行性別轉換只是為了取悅他人,請重新考慮。性別轉換是個人的選擇,永遠不應為了他人而改變。
  • 時間的給予:如果你是青少年,給自己一些時間來探索和了解自己的身份,而不是急於做出決定。

最終,你該問自己的不是「我是否是跨性別者?」而是:

  • 在理想的世界裡,我希望被視作什麼性別?
  • 我希望我的身體看起來像哪種性別?
  • 我願意接受永久的改變以達到這些目標嗎?

參考資料:
https://transgendersg.com/